因为远离尘嚣,吉山村宛若世外桃源。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,这是形容这座永安小村的最好辞句。
谁又知道,这座闽北小山村,曾是福建的政治中心。抗日战争期间,福建省会内迁永安达七年半之久,而吉山村作为省政府主要机关及大专院校的驻地,至今仍保留着多处抗战文化旧址。永安抗战旧址群(包括:永安文庙、国民党中央直属台湾党部—复兴堡、吉山村的萃园、上新厝、刘氏祖屋、材排厝、棋盘厝、燃藜堂、渡头宅、刘氏宗祠、团和厝、大夫第等12处抗战旧址)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除永安文庙、复兴堡外,其余10处抗战旧址均在吉山村。
吉山村由此成为风云际会之地,成为全国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⼀。
刘氏宗祠位于福建省永安市下吉山中心,这里是抗战时期福建省教育厅所在地、古祠堂,市级文物保护点。刘氏宗祠又名“崇仁堂”,坐北向南,建于清乾隆年间,建筑面积595平方米。每年农历九月初一,上下吉山村刘姓后代在此祭祀开基吉山的第一代始祖刘贵三(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从渔V迁吉山)。因是刘氏大宗祠,所以常作大修膳,是所有抗战遗址中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处。山村位于市郊以西的文川溪下游,一条大河绕村而过,养育了这一方水土。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,一条孤舟停在岸边,这是一片遗世之地。
吉山村最有名而且保存最完好的文物古迹是——萃园书院。书院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。萃园书院是清顺治年末(1661年)由吉山倡导教育的创始人刘奇才建造,清雍正二年(1724年)刘元晖考中进士,对历经63年的萃园进行了重修。
这座书院以自然景物取名,含有文学的内涵,萃园之名,取之《周易》:按萃卦的义解,“萃,聚也”,“萃”之所聚集的,不止是物与人,连精神也向着一个中心在集中。刘奇才将萃园选址于此处,目的是便于刘氏子孙在一起专心就读。望此园成为其子孙“开门而仕,跬步市朝之上,闭门而隐,则俯仰山林之下,于以养生冶性,行义求志,无适而不可”的优美生活环境。正是“儒隐”之治。吉山村不显山露水,却历来崇文尚武。明末以来经济发展,文化繁荣。清朝康乾时期更是盛极一时,当时书斋林立,文人辈出。
最后郑文勋同学在村里人的带领下参观永安吉山抗战文化遗址,并深入了解永安吉山抗战文化遗址深受其无私无畏高尚情操的洗礼,受益匪浅。
(机电工程学院:郑文勋)